8.0
孤岛与大陆、黑人与白人、牛仔与神父、老人(死者)与少女,那条总被枪支打坏的船是否象征了无法摆渡到彼岸的人生,而米勒对少女的胁迫又何尝不发生在更大的孤岛上?影片非常好看,结局让人宽心但更让人深思。布努埃尔随后就拍摄了《维莉蒂安娜》,目前所看六部,六七十年代的五部都极为喜欢。
善良、虚伪、伪善…结局居然如此和谐~女孩踩死一只蜘蛛的狠劲跟“呼啸山庄”Abismosdepasión(1954)里的少女多相像
和雷诺阿的《大幻影》拥有相似的主题,人性的不可捉摸,还有漂亮的女主角。非常震人心魄的一部电影,布努埃尔把所谓的善与恶进行融合,创造出一种最和谐的人性。
孤岛少女,男男开战,动物看戏,皆大欢喜。
“HAPPYEND”
alas..请保佑吃完了饭的美国白人民吧。个MILLER惧怕请君入瓮这一出戏咯。LESSON:做人要上路点,不要想入非非常常关心别人屁股的色彩;就算屁股和你不同色,不要想当然幻想人家脑袋后面就必定垂了根辫子;就算感觉上确凿有根辫子在荡漾,也不要贸然伸手去揪;就算你无聊得想揪别人辫子,先确定自己脑袋
话题很尖锐,结论很和谐
人性是暧昧不清的,欲望和规条同时在起着作用。所谓善恶,不过是游离一念互相掺杂的东西,所有人都需要渠道去释放排解,无人可以幸免,即使是最纯洁的那个。【8】
8。每个角色都很布努埃尔式,不过结局有点意外,竟然是happyend。那首歌挺不错的。
布努埃尔的超现实主义中似乎有一种巴洛克美学精神,也就是豪华、繁复的怪诞。这一部当然不能代表他的风格,他的代表作是《维莉迪安娜》。
布9:“伤害无辜的人是有罪的”,好的结局更凸显讽刺,何时我们只能从电影中寻求安慰?
不知道是不是间接启发了金基德的《弓》,感觉两个故事在形式上有相似之处,只不过金基德更注重隐喻,而布努埃尔更现实主义一点。少女艾薇就像是荒岛上人性的试金石,众多角色都通过她折射出自身的光芒或阴暗。
片头片尾的歌曲是《sinnerman》没想到是布努埃尔少有的he。该逃的都逃了。
把历史寓言与现实批判结合得如此完美,而在结尾仍然给出充满力量的希望(而不是好莱坞式的虚假和解)。结合时代背景,可以想见这样一部电影在当时的美国绝对是犯众怒和捅肺管子的。当然很逻辑的它在美国也没有影响力,美国观众并不知道这部电影,而只知道那个杀不死的知更鸟。友邻们一厢情愿批评墨西哥时期的电影“一点都不布努埃尔”,是不是该自己反省反省你们对艺术家创作风格流变的狭隘理解,同时,中国影迷这种总要假装中立不偏不倚来评判美国黑白问题的矫情也非常令人生理不适。罪恶就是罪恶,不公就是不公,不是你闭起眼睛假装中立它就不存在,也不是你那点可怜而卑微的理性客观(其实就是没良心)所能够超越的。
后三十分钟剧情开始摸不着头脑,不是典型的布努埃尔电影。除非想刷合集,这部可看可不看。
人性的诞生
讲真,好想看蜘蛛被踩爆后飙出绿色液体。
片名是《少女》,少女这个角色也出现在全片,但是这部片却都不在讲少女,她可能就是作为一个参照物,在对照着成人世界的复杂,直到有一天,她也变成了成人。
看看大佬在60年前是如何处理黑人白人的,大佬选择了一个书都没有念过似乎还没有亲身接触过现实社会的13岁少女,纯洁的少女就是一面镜子,镜子里白人和黑人都有了清晰的模样,而少女本身呢,她好像觉得什么也没发生,她总是选择她能见到的更善良的那个人,听从他的建议。